尊敬的曾宪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招贤纳士引智、政策培养诱导促进坪山细胞与基因工程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0200019号)收悉。
正如您所言,生物医药产业是坪山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是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规划发展方向。坪山区拥有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集聚了以赛诺菲巴斯德、国药致君、新产业、理邦精密等行业领军企业为代表的584家生物医药企业。但创新型生物医药技术企业占比不高,相关产业结构须进一步优化。细胞与基因工程领域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坪山细胞与基因工程产业人才相对短缺。针对这些问题,我局梳理了区内人才引进工作、产业政策以及各类平台现状,认真研讨落实您的建议,现将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人才就是种子细胞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为进一步集聚全球生物医药(含细胞与基因工程)、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优秀人才,推出多措并举的人才政策、多策并施的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东部人才高地。
(一)制定出台人才政策。2018年3月,区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 全力打造“龙聚坪山”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在工作举措中明确要“实施聚龙引才工程,推动人才汇聚坪山”,要“创新聚龙平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完善人才引育长效机制,持续增强人才吸引力”,要“健全人才保障服务体系,营造人才发展良好氛围”。2019年3月,区委组织部又制定出台了《坪山区“聚龙英才”认定、管理和保障办法》,明确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补贴保障、住房保障、配偶就业保障、子女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待遇。自办法实施以来,全区已经认定高层次人才454人,其中生物医药领域(含细胞与基因工程)人才118人。同时,还引进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戴宏杰,美国工程院孙勇奎院士,中国科学院吴奇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穆罕默德·萨旺等院士团队。目前,区内已形成了以国内外院士为核心,国家级人才为支撑,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本土人才为基础的多层次、多格局人才梯队。
(二)加强与高层次人才联络联谊。通过海联会收集掌握我区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信息,关注和发掘细胞与基因工程产业相关人才,并及时纳入人才信息库;加强海联会与海外引智联系点和海外重要华侨社团、行业协会的联系,为细胞与基因工程产业相关人才牵线搭桥。成立海归协会,加强海归群体的组织建设,为广大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坪山工作、生活以及就业、创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线上线下结合,通过走访、调研、座谈、微信等方式,密切与区内细胞与基因工程产业高层次人才联系。与区知联会中深圳技术大学、萨米医疗中心以及区内的教育卫生系统党外知识分子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渠道,引导他们参加相关培训、组织他们进行调研考察,邀请他们参与一些建言献策活动,提高他们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三)坚持以会引才、以赛引才、活动引才。坪山作为深圳东部创新中心,坚持以会引才、以赛引才、活动引才并举,吸引汇聚高端人才。坪山先后举办了科技创新大会、深创赛国际赛、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Slush深圳大会、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世界中医药前沿论坛等立足深圳、面向世界、辐射全球的高质量创新创业交流活动数十余场次,仅去年一年就累计带动来坪山创新创业交流对接项目1300余个、30000余人次。此外,坪山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举办了多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推介活动来吸引人才。日前,深圳创新创业投资大会·坪山分会场正在举办中,旨在通过大会汇聚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水准项目,优化坪山乃至深圳市人才队伍结构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产业政策就是人才培养基
为打造深圳东部产业创新中心,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早日将坪山建设成为后发优势明显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坪山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和科技创新政策,在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一)制定出台产业支持政策。2016年,坪山区制定出台《坪山新区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暂行)》,对于促进坪山生物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物产业发展环境,吸引优秀生物企业(机构)落户坪山,起到了战略性支撑作用。2017年,坪山区制定出台《深圳市坪山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若干措施》及相关配套文件,政策导向突出优化产业空间配置、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完善产业支撑结构,鼓励重大项目落户坪山,从产业发展、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促进社区集体经济产业转型发展三个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二)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政策。2012年,坪山区制定出台《坪山新区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并在2013年制定23个实施细则。通过对原有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和改进,更加重视市场需求,让扶持政策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2017年,坪山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17-2020年)》,从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创新生态、创新氛围、创新配套等五个方面对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扶持力度。措施提出聚焦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动生物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发展,打造影响力更大、集聚效应更强的国家级产业基地。2019年,我局制定出台《深圳市坪山区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融资租赁、投贷保租联动、搭建科技金融平台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有机结合,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2020年,我局制定出台《深圳市坪山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一事一议”规则》和《深圳市坪山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和专项资金监管操作规程》,用以规范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工作机制,并有效指导项目审批、预算编制、资金监管、考核验收等具体工作。
对比国、省、市科技创新先进区,结合坪山产业特色和未来发展定位,我局全面梳理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在原有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政策的基础上,每年对《深圳市坪山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办法》、《深圳市坪山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等配套文件进行系统修订,以确保政策实现的长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一直以来区委统战部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干事创业环境。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服务社会。2019年7月,区委统战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的要求,印发《关于建立区工商联(总商会)与区相关单位沟通协商机制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强化区委统战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提高服务效率、规范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截至目前,区工商联已与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区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局等多家单位单独签署了关于开展直联工作的合作备忘录。
三、平台就是人才孵化器
坪山区拥有全市最大的可供连片开发使用的土地,并积极布局生物医药领域高端研究机构、创新服务中心、产业转化基地等平台。坪山区紧紧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完善创新链,充分发挥坪山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和产业空间充沛的优势,推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坪山加速集聚。
(一)丰富空间和载体资源。一是土地资源方面,坪山区是全市可开发空间潜力最大的区域,现有可开发用地潜力共32.2平方公里,其中空地潜力10平方公里,建成区二次开发潜力22.2平方公里,未来两年可释放至少3平方公里连片产业空间。二是生物产业载体资源方面,除已建成并运营的专业园区10个(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海科兴战略新兴产业园、华瀚科技工业园、中城生命科学园第一分园、金威源工业园、威尔德工业园、友利通科技工业厂区、马峦创谷、中城生命科学园、金荔科技工业园)外,建成待入驻的深圳坪山高新区产学研基地已建成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含一栋21层综合楼和两栋14层厂房,可为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办公、厂房、食堂、宿舍等场地支持。在建的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项目,规划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集研发、生产、商业、休闲为一体,可以为研究机构、审评机构、CRO机构、服务平台等落地提供充足空间。
(二)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一是高端科研机构方面,坪山区瞄准国内顶尖机构进行对接和引进,已布局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安评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研究院等一批顶级研发转化机构,正与中国药科大学、汕头大学等洽谈合作。二是临床资源方面,我们大力引进与生物医药产业息息相关的高水平医疗机构,现已布局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萨米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平乐骨伤科医院、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星荣影像会诊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名医团队等高端特色医疗资源,引进和香港合作的名医诊疗中心等,和国内一流临床CRO机构泰格医疗等开展合作,推动坪山建立临床试验体系,服务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三是顶级服务机构引进方面,已经和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顶级行业协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利用协会的行业影响力,在招商推介、项目评估、创新资源引进、法规政策协调、投资融资等方面开展合作。四是国际高端资源方面,和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共建研发转化机构和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疫苗创新中心。五是企业服务平台方面,已形成“普瑞金”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开发与评价、“华先医药”医药研发定制生产等一站式平台,为辖区企业提供服务。坪山区应当努力提供和加快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构建从研发到中试阶段的完整生态圈,以帮助入园企业构建协同创新机制,降低研发成本,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
(三)搭建粤港澳合作平台。坪山区立足本地空间资源、自然环境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具备承接香港研究转化、人才外溢的能力,并有着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和香港、澳门的全方位合作的基础。坪山与香港科技园、高校等机构合作,探索与港澳地区在科技、产业等领域规则对接,推进一批与港澳合作创新项目,共同争取设立大湾区药物认证检测机构等国家性政策支持。引入香港希玛眼科在坪山设立其大湾区总部和高端眼科医院,引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坪山设立创新技术中心,和香港环球医疗公司合作共建名医诊疗中心,和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开展广泛合作等都为坪山-香港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共同推动坪山生物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快速发展。
四、细胞与基因工程产业规划
细胞免疫治疗是继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蛋白药之后的新形态药物,是细胞与基因工程领域最尖端和最前沿的产业之一。细胞免疫治疗未来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一代疗法,市场规模达到千亿人民币。我们结合坪山发展情况,与国际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优势比对,拟定细胞免疫治疗作为坪山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重点开发新一代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将细胞免疫治疗的适应症从血液瘤逐步扩展到实体瘤,以及着力打造“细胞工厂”平台,为辖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现有的PD-1,PD-L1药物开发的市场已经逐渐沦为红海市场。坪山生物产业集群可以错位发展、弯道超车。借助ADC药物、双抗药物平台等构建新的分子实体,扩展溶瘤病毒等活体药物新型治疗手段,引进新型溶瘤病毒治疗公司,利用联合用药等临床策略,追赶细胞免疫疗法的下一波浪潮,抢占千亿的蓝海市场。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含细胞与基因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进一步激发区内细胞与基因工程产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引人才、优政策、造平台”等工作,营造人才想来、要来、爱来的创业环境,形成人才来了不愿走、不能走、不舍得走的新态势。
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