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力扭转房地产市场下行态势。一是房地产业经济稳中有进。大力开展好房节系列活动,指导房企制定营销策略,协调解决房企融资等困难,推动全区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6%。二是房地产领域全周期治理体系改革案例斩获国家级荣誉。坚持问题、结果和目标导向,创新构建房地产项目“1+1+5-N”全周期治理体系,通过联席会议、督查督办等机制落地落实相关工作举措,改革案例入刊《改革内参》在全国推广,获评2024年度中国县域改革案例。三是保交房任务高效完成。多措并举、妥善化解因房价下行带来的各类矛盾纠纷,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履行主体责任,顺利完成商品房交付任务。四是商办去库存工作取得亮眼成效。实施商业办公库存降空置行动,推动招商引资与商办去化联动,加大企业租购及运营问题协调力度,推动全年商办去库存任务超额完成,商办物业空置率KPI考核排名全市并列第一。
(二)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蓬勃发展。一是建筑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建筑业企业优势特点和政策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对接服务和差异化监管,紧跟建设项目进度,推动全年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18.5%。强化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项目立项跟进,全年引进设计院2家、建筑业央企子公司2家,推动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9%,全市排名第一。二是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全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12万平方米,推进建设屋顶光伏5.2万千瓦,推进光伏+建筑示范项目2个,较好完成全省试点工作。
(三)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底线,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围绕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既有房屋、物业管理区域、建筑边坡、建筑废弃物、消防审验等七大领域,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二是信访维稳形势平稳可控。实施信访周调度,严格落实“一项目一专班”、跟踪督办,探索工地劳资纠纷联合约谈、支持起诉、两法联动和公正提存各项新措施,全面推广物业小区多元协同共治新模式,实现全年房地产、工地劳资纠纷等领域信访量大幅下降,京基御景、招商花园城成立全市首批业主监事会,并分别入选2023、2024年住建部“美好家园”示范案例。
(四)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城区品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城市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强化技术方案编制和项目统筹推进,完成3个项目7万平方米第六立面提升工作。引入专业技术服务,强化组织协调,顺利完成石井街道4个社区、2个住宅小区及4个城中村的城市体检工作。全力推进无障碍城市体检工作,如期完成全市无障碍城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完成百千万城镇建设小组统筹任务、住建领域具体任务和百千万“省考市”考核任务。新建住宅小区汽车充电桩9613个。新建建筑项目100%应用BIM建模技术,完成既有重要建筑精细化模型建模22个,全市率先完成建模任务。二是居民供气体系实现根本性转变。大力开展“瓶改管”,新增项目安装率90%、点火率86%,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近5万户,新建市政中压燃气管道7.7公里。三是建筑废弃物监管更加规范。全省率先试行建筑废弃物跨区域联合打击工作机制,全区巡查在建工地土方排放、综合利用企业安全生产3000余项次,全年行政处罚14宗,顺利完成“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四是扬尘防治攻坚初见成效。强化建设工程项目扬尘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全年检查在建工地近4000项次,下发整改、停工通知书、黄色警示等执法文书800余份,行政处罚10宗,城区市容环境和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五是综合管廊建设和窨井盖治理稳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进展顺利,坪山大道南段管廊已完工,地铁14、16号线共建管廊、坪山大道中段管廊、金辉路管廊等正在加紧施工。高效推进窨井盖一体化管理,2024年窨井盖问题整改率100%,考核成绩全市排名第一。
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是分类施策加速促销。全面梳理辖区商品房供应和库存项目,深入分析辖区供需情况和特点,持续开展在建、存量项目全流程跟踪,积极开展销售监督和走访调研,引导企业针对重点库存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量身定制专属促销方案。二是多措并举强化宣推。深化与房地产行业协会、中介协会的合作关系,借助乐有家、贝壳等头部中介的全国门店网络,谋划“异地联盟推广合作”“无忧置换活动”等,拓展外地客户,提供旧房置换新房、小房置换大房专项服务。加快推进重点商品房项目竣工备案,争取打造全市首个现房销售项目试点。三是深化房地产项目全周期治理体系改革。建立房地产项目全周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研判调度会,及时总结项目监管经验,以民生重点问题入手,强化源头管理,制定并推广住房项目品质提升清单,推动房地产项目全周期治理体系迭代升级,全面提升市民居住体验,提振市民购房信心。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一是全面稳控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形势。坚持盯组织、盯系统、盯重点,对照上级管理要求和制度标准,制定建筑工地检查清单,常态化对照开展监督检查。全面强化“暗访式”机动监督、“点穴式”跟踪监督、“划片式”交叉监督、“体检式”巡查监督,确保隐患排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加大常见违规问题查处力度,实现精准执法、快速执法。二是深入开展小散工程安全生产排查整治。筑牢“信息登记、日常巡查、隐患处置、完工核销”管理体系。夯实全面纳管基础,针对小散工程“应备未备”、备案事项与实际情况不符、不及时备案等问题,采取完善网格管理、实施分类管控等针对性措施予以规范管理。提高现场检查效率,细化编制小散工程防高坠、防触电、防物体打击、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检查要点,指导街道开展“标准化、清单化”巡查。三是扎实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整治。优化“自查-排查-督查”隐患治理机制,针对不同检查对象制定检查标准和检查频率,并对隐患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闭环管理。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目标。对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未规范安装使用、“问题管、阀”等问题开展类案整治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攻坚,防止隐患“返潮”,全力实现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目标。
(三)积极防范住建领域社会风险。一是下硬功夫完成保交房工作任务。督促企业落实逾期交付赔付责任义务,及时与业主沟通,强化群众劝解和疏导工作,积极引导业主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自身权益,提前防范化解风险,做好应急处置,全力确保社会稳定。提前介入,加强现场查处力度和规划、消防、工程等验收业务的指导力度,推动紫樾润府等商品房项目交房。二是多措并举预防和化解工地劳资纠纷。深入推广应用新“两制”平台,结合平台的自动预警功能,督促工地严格落实“两制”、过程对账和工资专户等保障工资支付关键措施。分级管理历史遗留问题项目,清单化调度跟进。强化联合约谈、支持起诉、联合惩戒等司法协作支持机制落实,保障劳动者正确行使诉权。三是用心用情化解信访积案。结合业主意见收集情况,稳步推动问题楼盘整改专项方案落地落实,压实开发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施工单位施工管理和现场安全管控,确保整改保质保量完成。搭建线下业主见面会等沟通平台,切实解决居民相关诉求,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的转变。
(四)推动城市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加快建筑业绿色转型。积极培育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促进建筑业低碳发展。强化建筑信息数据赋能,精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二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推进既有建筑BIM建模工作,持续完善城市数据底座。深化应用BIM技术,推广全过程数字化交付模式,推动建筑业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打造更多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国优工程、绿色工程。三是推进第六立面提升工作。科学评估并制定全年第六立面提升工作方案。聚焦共享低碳屋顶、城市立面和城市地板三个提升重点,坚持项目牵引,强化沟通协调,全力推进各提升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