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日前,坪山教育“十四五”规划重点改革项目跨年级班组群学习成果展示现场会在坪山区外国语文源学校举办。坪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秋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沈光银、副教授王文岚,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区各学校、幼儿园相关代表共同参加活动。
图2
张秋来指出,“跨·融·创”教育理念,是课程变革的尝试,也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孩子持续发展蓄势赋能。教育工作者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为孩子终身教育发展创造条件。此次课程变革,就是让孩子成为课程的主人公,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汇报展示
图3
本次活动重点展示学校以“导师制+综合性+系列化”为典型特征的跨年级、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学习成果。
我是小鼓手
图4
本课程以“如何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一面小鼓并举办音乐会”为核心问题驱动,开展“识鼓”“做鼓”“用鼓”学习,并成功举办“小鼓音乐会”。
我是东方皮影剧作家
图5
本课程以“如何制作皮影并进行皮影戏表演”为核心问题驱动,开展“了解皮影”“制作表演”“皮影戏剧展示”学习,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新生命。
我是清明文化传承人
图6
本课程中,学生通过读绘本、看视频、向家人请教、查阅资料、写探究学习单等方式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与文化,亲手制作柳枝花环与青团,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我是小书匠
图7
本课程以“如何创作属于自己的绘本书”为核心问题驱动,开展“创作故事”“绘画插图”“绘本装帧”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燕子 鸭子和芦苇》等绘本深受同学们喜爱。
我是中华美食小当家
图8
本课程以“广东早茶”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早茶文化”“制作茶楼模型”“新手制作茶点”“创作早茶文创”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广东早茶的悠久历史、丰富种类、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故事与讲究。
我是纸玩家
图9
本课程是语文课《纸的发明》的延伸学习,课程组以“是否可以用蔡伦的方法制造纸张”为核心问题驱动,同学们亲手体验造纸这一古老技艺的神秘与魅力,一起探索“水面作花,纸拓成画”的古老绘画技艺,深刻感受造纸术给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我是建筑大师
图10
本课程以“怎样建造安全美观的大楼”为核心问题驱动,文源学子尝试用木棒和黏土建造一栋“摩天大楼”,在画设计图、搭建大楼、测试抗风及抗震能力等探索过程中,巧妙融合数学与力学等知识。
我是气象观测员
图11
本课程以“如何建设校园气象站”为核心问题驱动,经历完整的“入项——知识与能力构建——搭建初期成果——测试——改进——出项”项目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制作、测试、优化气象站,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探索的种子。
我是自然探索家
图12
本课程是二、三年级英语“五感表达”模块的学习应用拓展,学子近距离探索坪山河湿地公园,观察、做标本与文创、对话、宣传,亲临其境感受坪山河之美,融合书本与现实享受学习之乐。
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暨义卖现场
图13
专家点评
图14
沈光银对外国语文源学校班组群教育改革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他认为本次综合性学习体现了美妙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和师生观,并指出这种教育模式将学生培养为学习的小主人,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让学生有富足的精神世界面对现实、找到成长路径。
专家讲座
图15
展示会结束后,王文岚以“如何进行项目式研究”为主题开展讲座。她从政策和教育发展必要性方面阐述项目式研究的重要性,指出项目学习要在实践中理解概念并形成思维,进而引发创新思维能力的跨情景迁移。
近年来,坪山区积极回应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期待,牢牢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风向标,全面深化区域课程改革,建构高品质课程丰富学习生活、创设智慧型课堂改进教学方式、聚焦高成长价值变革评价方式,探索出区域推进课程变革的实践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坪山课程改革经验。
未来,坪山区将继续深入探索,培育更多教育改革成果,形成更加全面、系统、完整的教育改革新模式,为课程变革与育人模式转变提供可借鉴、推广的“坪山经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信息员: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