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坪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积极贯彻区委区政府“改革开放再出发 抢抓机遇争示范”的总体要求,围绕《坪山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深圳市“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重要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狠抓党建阵地建设、政务服务提效、智慧城区提质、保障能力提升的同时积极助力区委区政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坪山建设新篇章积极贡献力量。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政务服务方面
一是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印发《坪山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近期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推出“放管服”改革具体措施55条。新增23项“秒批”(同比增长20%)、43项“秒报”(同比增长126%)、177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同比增长66%)和212项“免证办”(同比增长57%)事项。针对企业和个人整合推出“全周期政务服务”。认真开展“互联网+监管”工作,认领监管事项587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635项,数量全市排名第一,覆盖率全市排名第二。
二是持续开展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迎检工作。对照检查发现的薄弱环节,组织各单位采取集中办公等方式着力提升即办件比例,科学压减承诺时限。截至12月底,我区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了93%,即办事项比例达到86%,均居全市前列。10月16日,市主要领导在第32次市政府党组会议上对我区行政许可事项即办率名列全市前茅点名表扬。
三是持续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工作,积极为企业减负。实现商事登记、刻章、税务、社保等部门系统互联互通,申请人办企业只需通过“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填报一次信息,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章、免费申领税控设备和发票服务,共为1470家企业提供免费刻章服务,为企业节省经费46万余元。
四是持续拓展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拉近政企、政民距离。创设全市首个区级政务大厅住房公积金窗口,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十区并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极大缩短坪山、大鹏、深汕地区群众现场办理公积金事项的距离和时间,获市领导书面表扬并在全市推广。区政务大厅引入车管所整体业务和电信服务,进一步便利群众进一扇门办更多事。率先在全市实现医保业务区、街道、社区行政服务大厅全覆盖,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印发《坪山区“网格化+智慧政务”实施方案》,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推出9项网格员帮办代办服务。举办3场政务服务零距离活动,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到基层、进企业。
(二)民生诉求方面
一是进一步深化民生诉求改革,推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在街道、社区落地,进一步拓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径。完成试点社区智慧指挥中心硬软件建设,建立街道、社区事件统计分析模型,制定周期性可视化报表模板,全面整合社区网格化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制发《坪山区民生诉求事件管理办法(第四版)》《坪山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事件分级分类标准(第三版)》《坪山区“一网统管”职责清单》等配套制度机制。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开展政务服务、民生诉求、网格事件、视频操作等具体日常工作,确保改革成效得到巩固。
二是进一步拓宽流程渠道,打造“一站式”受理、分拨平台。搭建人大代表专属渠道,实现人大代表意见“一网统管”,全年受理分拨人大代表问题意见19条。开展视频事件主动识别、立案、分拨试点,全年立案分拨1451宗。拓展民生舆情收集渠道,将深圳论坛、家在深圳、今日头条等35个热点论坛纳入日常关注范围,全年受理分拨287宗。编制《电线杆主体识别指引》《线缆主体识别指引》等操作手册并发放给网格员,提升基层上报和处置水平。
三是进一步提升统计分析能力,为区领导和各单位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创新推出民生诉求每日早报,第一时间将热点事件以短信形式报送相关领导及部门,累计发送140期2925条,获领导批示32条。编制周期性分析报告及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疑难事件等各类专题分析报告73期,构建民生诉求统计分析模型189个。
四是进一步强化跟踪督办力度,推动民生诉求事件处置效率、效果双提升。开展民生诉求疑难事件专项协调会议2次,责任部门座谈会2次,协调处置疑难事件10类46宗。开展线上线下协调督办13195次;对743宗阶段性办结事件落实情况进行核实督查。
(三)智慧城市建设方面
一是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方案,完成未来三年“智慧坪山”信息化项目总包公开招标。成立聚龙智慧城市研究院,初步确定业务主管单位、组织架构、拟开展相关业务范围、营运计划等重要内容。编制形成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
二是全面强化项目统筹。全年下达投资计划9批76项累计1.93亿元。组织专家对2021年新增信息化项目进行评审,形成《2021年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计划》。完成坪环社区指挥中心、“智慧坪山”移动互联网平台(二期)等计划外新增项目的联评联审工作,推动项目立项。下达15个项目概算批复和5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完成执法监督平台等3个项目决算审计、视频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二期)等4个项目初验和智慧教育应用系统等2个项目终验。
三是全面深化业务系统建设。全市率先部署推广政务微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联系沟通、公文办理、工作审批等重要作用,节约办公经费(短信费)约39万元。完成上线并在全区推广使用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推进“一网通”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与市12345热线系统等8个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开发电子通行证、疫情人员信息申报、疫情数据联查等功能,新增城市码、诉求数据中心、智能辅助系统等15个子系统,优化PC端及移动端使用体验。建成视频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二期)。建成国产密码支撑服务平台,实现对重点政务信息系统全流程操作监管和统一审计。
(四)政务公开方面
一是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以区政府文件印发《坪山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1项工作任务。完成25个基础领域目录编制工作,梳理编制2108个事项并在政府网站首页开设专题公开。组织各单位认真开展日常政务公开工作,从严审核把关,确保不出问题。1月和4月共2次在深圳舆情研究院主办的“各区网络形象排行榜”榜单“政务公开质量”指标中排名各区第一;在马洪基金会主办的“2020年深圳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评议”中,获得区政府“银秤砣”及区行政服务大厅“金秤砣”荣誉,成为获奖最多的区级单位。
二是完成政府网站新版(包含区政府中文网站、英文网站、移动版网站)上线。建设网站搜索、智能问答机器人、网页标签、文件资料库等24项网站功能,利用动图技术展现马峦山、大万世居等坪山著名地标,进一步凸显我区的人文特色,提升网站服务体验。通过网站发布信息9984条,上线“抗击新冠肺炎,坪山在行动”等5个热点专题。根据省、市有关部署,将我区政府网站整体迁移至广东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全面提高网站内容管理和安全防护水平。在第十九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坪山区人民政府网站首次跻身全国政府网站(区县级)15强。
三是规范政务新媒体建设。提升“创新坪山”公众号信息发布质量。围绕疫情防控、坪山消费券、政务数据分级分类等热点发布信息182篇(同比增长23%)、总阅读量达475111人次(同比增长220%)、分享数达19059次(同比增长349%)。截至12月底,“创新坪山”粉丝数达136978人,较年初新增59649人,增长77%。定期开展全区政务新媒体账号清理整合,累计关停整合政务新媒体账号约558个。在第三届“圳能量”深圳网络盛典荣获“深圳年度基层工作创新单位”称号。
(五)数据共享与开放方面
一是完成政务数据分级分类市区联合试点工作。印发《坪山区政务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政务数据从收集、处理到共享、开放、使用的全流程进行了规范,标志着我区成为国内政务数据分级分类级和开放共享领域制度最精细、操作性最强、系统性全面性最高的地区。
二是开展数据汇聚指标体系梳理、确权等工作。结合全区数据可视化分析工作实际,形成涵盖经济、交通、政务、生态、信息资源等主题的数据汇聚指标体系,初步完成全区数据汇聚编目工作,明确数源单位的分级分类、数据更新、隐私保护等具体责任,规范数据的应用场景、共享范围和开放层级。
三是完成多项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共享开放工作。制发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报告348期,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意见建议300余条。完成130项新增数据共享编目、293项区共享目录、156项数据开放目录梳理和513项共享目录订阅。协助教育局开展全区学位分析工作,精心制作人口、房屋等3份专题报告并向区主要领导汇报,获得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
(六)服务保障方面
一是积极提高网格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北斗网格码技术应用试点,形成社会管理要素北斗网格码编码方案(第四版)。起草《2020年坪山区基础网格划分调整方案(初稿)》。组织辖区网格员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涉及的小区边界划分、普查建筑物标注等工作。组织各街道强化“三小”场所、城中村、工贸以及危化品企业的隐患排查,全年出动巡查组17057个、检查人员77890人次,排查“三小场所”21164家次,排查出租屋300402栋次,发现隐患22150处,整改隐患20630处,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2780辆。组织各街道相继开展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行动、“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治理行动、高空坠物专项整治行动等重要专项行动23次。协助市网格办制定《深圳市全科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管理规范(初稿)》。对20平方米以下住宅租住人员情况进行逐一核查,为教育部门制定学位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二是积极提高视频资源管理保障水平。形成“店外经营”“乱堆物堆料”“沿街晾挂”等13种视频事件AI算法检测能力并推送至“一网通”平台分拨处置。全年新建18个视频主题库(主题库总数达到260个),新接入529路视频资源(视频资源总数达到6521路),完成16条河道和35个在建工地共207路视频资源整理。完成市、区两级视频资源共享和互传,推送3272路视频资源至市总平台。创新应用视频会议系统,疫情期间成功保障深圳坪山、香港凱耀、香雪制药公共卫生产业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深圳市教育局、坪山区政府、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云)签约仪式等重要政务活动2次,得到区主要领导高度认可。完成各类视频会议技术保障1019次。
三是积极提高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水平。重点开展两会、“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对区政府网站等重点系统(网站)实时监测和预警处置。出台《坪山区信息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办法(试行)》《坪山区信息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办法实施指南(试行)》等文件,从制度层面打牢基础,防范权限违规操作,避免数据泄露风险。对政务互联网进行升级改造,全力提高我区政务网络稳定性。
(七)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面
一是统筹抓好温馨驿站工作。指导建立6个街道级健康驿站,全程参与健康驿站的运营、保障等工作。4月中旬后统筹建立区级温馨驿站,组织成立温馨驿站工作专班,选点设立集中隔离场所。建立一人一档等10余项工作制度,为入住者提供优质服务。截至12月底,温馨驿站累计为7811名境外抵深人员提供服务,整体情况安全平稳。市委副书记郑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新国等同志对我区温馨驿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锴同志被评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坪山区集中隔离工作专班获评“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二是指导开展居家隔离观察工作。制发《坪山区居家观察工作流程图》《网格+三位一体架构图》《疫区返回坪山区人员实施隔离起算日期确认指引》《坪山区围合卡口配备规范指引(第一版)》《坪山区围合卡口规范操作流程图》等指引文件,指导街道开展居家隔离和社区防控工作。收集128条居家隔离问题建议,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解决。整理下发居家隔离观察专项工作通讯录,深入社区、社康中心动态掌握社区三人小组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并予以指导协调。
三是贯彻落实科技保障任务。率先在全市推出疫情防控电子通行证,全面优化人员查验规则流程、提升查验效率,得到区主要领导高度肯定。为一线防控人员及时开发疫情“一网通”客户端,解决信息上报、卡口信息采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摸底调查难的问题。制作下发6个街道23个社区防疫地图,得到新华社专题报道。对温馨驿站技术防控方案进行论证,为区办公大楼、温馨驿站等重点场所引进无接触式测温、红外测温系统、限位感应报警、视频联网监控等设备和技术。我局起草的《强公开抗“疫” 多举措便民》一文被国办《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刊登推广;《坪山区以电子通行证为抓手构建“大数据+网格化”精准防控新模式》一文获得市委《信息专报》刊登。
四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研判作用。统一数据归口,杜绝多头采集、多头报送导致的数据滞后、数据失真、口径不一等问题。严控采集范围,累计合并、停收各类表单三批次,涉及11类数据、42项统计内容,大幅减少基层数据收集、统计、上报工作量。开发线上填报系统,取消纸质填报,杜绝逐级上报、层层加码现象,提高填报效率和统计准确性。构建疫情专项统计分析模型4个,形成《近期疫情发生地来坪人员特征分析》《企业、工地、学校人员返坪计划分析》等专项分析报告60余篇,准确预测了两个返坪高峰期。根据分析结果形成卡口工作压力预警通报机制,将信息及时推送给各街道、社区。坚持更新《每日疫情速览》专项分析简报140期,为辅助区指挥部和各相关部门决策供支撑。
五是严格保障疫情防控信息安全。印发《疫情防控期间信息安全十不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坪山区疫情防控期间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指引》,借助聚龙链平台加强对疫情相关系统操作行为的监控,主动防止数据泄露。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政务服务方面。一是统筹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大厅资源,探索市场化运营。二是推动政务服务领域“政银合作”,探索“政务+产业园区”新模式,为企业、人才提供精准服务。
(二)民生诉求方面。一是探索民生诉求事件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民生服务新供给机制。二是推进“一网通”系统升级改造,推动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是深挖数据分析应用,借助专业力量,形成民生诉求三年事件分析报告汇编。四是推动智能知识库系统上线运行,实现更多民生诉求问题“秒回”。
(三)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一是启动聚龙智慧城市研究院运营,结合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的智力支持,助力智慧坪山建设。二是建立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机制,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效能,节约财政资金。三是加快时空信息云平台(二期)和物联网应用(一期)等建设,推进北斗网格码、坪山智慧码试点应用。
(四)政务公开方面。一是继续扎实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健全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推进基层办事服务公开透明。二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以数据开放为抓手,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打造阳光透明型政府。三是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运维水平,提高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无障碍服务能力。
(五)数据共享与开放方面。一是分别选取1家区直单位、1个街道和1个社区开展数据分级分类试点。二是扩大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范围,积极新增开放数据条目和共享数据条目。三是探索开展视频数据分析治理工作,提升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利用效率。
(六)服务保障方面。一是继续抓好网格服务。加快推进北斗网格码试点应用工作,完成北斗网格码编码方案;深入推进“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协同处置机制,提高运作效能,为基层减负。二是继续抓好视频保障。完善全区“1+6+23+N”指挥中心保障体系,制定智慧管理指挥中心技术配置指引,规范各级中心运行管理机制。探索社会领域视频资源规范化纳管。三是继续抓好网络安全保障。加大安全监测力度,强化现场检查频次、常态化督促整改安全问题,确保两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期全区网络安全态势稳定。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工作机制,形成用数规范。结合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办法对核心应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切实保障党政机关数据安全,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