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步道”源于美国“无痕山林”的理念,可理解为“人力维修步道”,即少用机器进行施工,使步道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手作步道的生态环保理念与我中心保护马峦山生态环境的首要工作目标高度契合度。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中心以手作步道为切入点,通过中心员工亲自建设及招募志愿者共同建设,开启马峦山“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目前已累计建设手作步道5公里,并不断丰富手作步道内涵,融入自然教育体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用实干担当践行梁家河精神
为科学利用马峦山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复兴马峦山古道文化,合理规划、开发手作步道路线,在中心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的感召、带领下,我中心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手作步道路径踏勘活动,没有路,我们前赴后继踏出来,灌木丛生,我们披荆斩棘闯出来,为全域手作步道路线规划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并多次组织开展手作步道建设工作,以“零冲击、零污染、零水泥”的“三零”原则为理念,利用就地取材的石头、枯倒木等原材料,将古法手工制造与环保志愿服务及党建活动有机结合,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在自然中回归初心。通过踏勘及建设活动,中心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显著增强。
图1 清理手作步道必经之路上的废弃房屋残骸
图2 建设手作步道归途中开展环保志愿党建活动
用广泛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中心自成立之初,便将总书记“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指示精神作为工作目标,广泛招募志愿者,组成马峦山环保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手作步道建设及拾捡垃圾等志愿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30余期,志愿者队伍涵盖学生、家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户外爱好者等多类群体,老、中、少各个年龄段,坪山、龙岗、福田等各个区域,总人数达数百人。通过设立每年12月第一个周六为“马峦山环保日”,我中心进一步扩大了马峦山手作步道及环保志愿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了辐射效应,进而带动了更多市民加入手作步道志愿建设队伍,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贡献了马峦山力量。
图3 区政协委员参与马峦山手作步道建设
图4 志愿者参与马峦山手作步道建设
用创新思维丰富绿色发展内涵
我中心创新性地引入社会捐赠及公众参与机制,开展手作步道配套基础设施认捐及设计方案投票活动,共计认捐座椅36张、凉亭4座,参与设计方案投票1200余人次。同时,我中心将自然教育融入手作步道建设,对手作步道沿线植物进行挂牌标志,打造了风格、款式统一,指向清晰、科学的标识系统,以马峦山一山一水为课堂,以马峦山一草一木为课件,使志愿者在自然中学,在劳动中学,有效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并在手作步道入口设置风格古朴自然、定位明确、辨识度高的导览地图,满足游客定位、导览需求,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图5 手作步道沿线的自然教育标识牌
图6 手作步道沿线的植物介绍标志牌
图7 马峦山手作步道导览地图
一年多来,在我中心全体人员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下,我们共同经历了马峦山手作步道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见证了其从含苞待放到盛开怒放的美丽蜕变。我们也深知,手作步道仅仅是一个起点,全民自觉化的美丽中国建设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下一步,我们将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守,为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而持续努力。(信息员:宫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