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一坪山区道路设计标准及相关技术指标,打造慢行交通友好城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的创新坪山,在坪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坪山区交通轨道管理中心组织编制了《坪山区城市道路设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经区政府同意于2019年10月印发实施。该指引试行半年来,已较好的运用到道路设计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020年5月,坪山区交通轨道管理中心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指引部分内容进行了修编升级,形成了《坪山区城市道路设计指引2.0(试行)》(以下简称“指引2.0”),并于8月由坪山区政府印发实施。
指引2.0坚持以精细化设计推动道路设计制度建设,增加了缆线型综合沟与综合管廊、坪山特色护栏以及街景一体化等内容,同时对道路标准断面、人行道板砖及路缘石尺寸等内容进行了修编,创新塑造坪山区“特色化”友好道路空间。
一、调整部分道路断面设计。红线宽度在18米及以下的道路增加路侧树池(兼作设施带),由原机非共板调整为人非共板,并对机非共板断面支路的学校路段采用护栏隔离,非学校路段则采用标线隔离。红线宽度在4米以下的慢行系统不再采用不同材质区分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统一采用自行车道材质。
(学校路段)
二、增加缆线型综合沟及综合管廊内容。首创将通讯管线并入电力管沟,设置为缆线型综合沟(预制);结合综合管廊规范与标准,对综合管廊出入口、通风井、投料口的形式、地面结构尺寸及布设间距作了相应的规定。
三、增加坪山特色护栏。综合考虑生态、艺术、舒适等方面,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为避免重复设计,指引2.0在不同片区采用不同风格栏杆体现片区主题特色,增加道路特色风采,体现坪山标志和特色。
四、增加街景一体化设计内容。统筹考虑道路红线、路侧绿地、建筑退界空间及建筑界面所形成的“U型空间”各要素,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安全、绿色、智慧、舒适的街道空间。
不推荐断面(未一体化设计)
推荐断面(一体化设计)
生活街景一体化意向图
景观街景一体化意向图
五、优化慢行系统过街形式。慢行过街形式按照“锐角相交”改为“直角相交”理念设置,有效提升慢行过街的安全性、舒适性,并进一步缓解自行车流线与机动车流线、人行流线的冲突。
无安全岛(机非共板)交叉口
设安全岛(机非共板)交叉口
无安全岛交叉口
设安全岛交叉口
六、调整人行道板砖规格。主干道人行道板砖由原来的60×30cm调整为90×60cm和60×30cm两种规格,次支路人行道板砖由原来的23×11.5cm调整为60×30cm。
七、调整路缘石规格及车止柱材质。路缘石采用预制件,主干道路缘石规格调整为90*50*15cm,次支路路缘石规格调整为60*40*15cm;车止柱与市级标准统一,由花岗岩材质调整为不锈钢材质。同时路缘石及车止柱增加坪山logo。
指引2.0坚持现代城市交通设计与“以人为本”相契合,以品质化、精细化设计引领坪山区道路建设,内容更完善,指导性更强,可更有效提升坪山城市道路服务水平。(信息员:黄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