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坪山区防控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区疾控中心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向普通民众做出解答。
1.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会有什么症状?
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表明,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的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这次疫情跟海鲜有关吗?还能不能放心吃海鲜?(此次疫情与华南海鲜市场高度相关,会不是海鲜携带病毒?)
答:目前的调查资料显示,本次疫情同海鲜没有关系。但是建议大家尽量不要生吃海鲜,以预防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等病原的感染。
3.当前疫情可控吗?
答:专家研判认为,当前疫情仍可防可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来源为野生动物,疫情传播途径尚有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但为防止病毒变异仍需要严密监控。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有没有发现人传人的情况?
答: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根据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持续人传人的风险。
5.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
答:有5点需要注意:1.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人,特别是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2.避免到海鲜市场、活家禽市场或农场;避免接触动物(包括野味)、禽鸟或其粪便;不要吃野味及光顾有提供野味的餐厅;3.勤洗手,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拥挤的地方,必须前往时可佩戴口罩。4.注意食物安全和卫生,不要吃生或没煮熟的奶类、蛋类和肉类等,也不要吃有可能被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比如尿液)污染的食物;5.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6.病毒性肺炎流行季节应该如何预防?
答:冬天是病毒性肺炎的流行季节,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他们都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这个季节需要特别注意。预防病毒性肺炎要做到:平时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即使天气寒冷,也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以减少空气中的病毒数量,从而减少感染。家人或办公室同事患病了,应该注意隔离,以减少传染机会。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乘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回家后,要及时换掉外套,洗手。
7.喝板蓝根和熏醋是否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答: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喝板蓝根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熏醋,所含醋酸本身浓度很低,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8.怎么选取口罩?
答:建议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可起到防护作用且透气性好。N95口罩的防护作用更强,但是透气性差,不建议长时间佩戴。如果是去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就不必戴N95口罩。至于棉布口罩,材质致密性差,无法起到防护作用,不建议使用。
9.如何戴口罩?
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时需把颜色较浅的一面向内,有鼻夹金属条的一端朝上。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及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都应洗手;口罩沾染湿气后,应立即更换;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10.怎么洗手?
答: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中、后,餐前便后,手脏时,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戴口罩和摘口罩后,都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水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
11.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治吗?
答: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致疾病,医生通常会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国家卫健委已于2月4日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指引。
12.如果在深圳出现发热等症状,如何就医?
答:如出现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应戴上口罩,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如在近期(2周内)去过武汉、接触过类似病例,应主动告知医生。
13.目前深圳市有多少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例?
答: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我中心无权发布疫情信息,请留意国家卫健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