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案例一:
4岁的宝宝偷吃了巧克力酱,不小心打碎了瓶子,告诉妈妈是哥哥饿了,想抹面包吃,没拿稳,就给打碎了。看着小宝贝嘴边厚厚的巧克力酱,昂头挺胸一本正经地鬼扯,做妈的也是醉了。
案例二:
母亲接儿子放学,儿子和同伴说家里有杆玩具枪,颜色、样式描述得绘声绘色,还邀请同伴过几天来一起玩。母亲左思右想家里也没有玩具枪呀,看着儿子一脸认真的表情一头雾水……此时母亲心情很复杂,孩子不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吗,什么时候学会满嘴谎话了?!
父母会很疑惑,这么小的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说谎,那长大还得了!其实,撒谎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标志着孩子的心智进入更高阶段。如果你的孩子开始说谎,那么要恭喜你,他长大了!
那么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撒谎呢?孩子撒谎,作为家长又可以做什么呢?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的无意识“撒谎”。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0-3岁阶段的孩子身上,并且严格来说,这不能叫“撒谎”。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处于从无目的记忆,向有目的记忆发展的阶段。也是处在儿童想象发展的时期,他们常常对未来事物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幻想,有时把幻想当现实,把某事物夸张到不真实的程度。这一年龄的儿童记忆也不是很精确的,对抽象概念,如时间、方位等往往容易产生混淆,把将来当过去。也可能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无意中说了谎。
解决方法
针对3岁及以下的孩子,父母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是不能用道德来斥责孩子,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道德感,因为他们连羞愧、内疚等这些复杂情绪都还没有发展好,无法体会。同时父母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还会让他们感到恐惧和害怕。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当发现孩子所描述的和现实不符的时候,只要言语去纠正,告诉他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或者是和孩子一起重新演绎事情发生的过程,同时和他去讲解,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认识就可以了。这样做还可以刺激孩子的有目的记忆能力的提升,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的有意识撒谎。
孩子有意说谎则往往是成人不正确的做法所造成的孩子的被动行为。
孩子说谎的秘密心理
很多时候,即便是在“案发现场”,指着那被翻得乱七八糟、满地的CD光盘,你问孩子:“这是谁干的?”你可以听到的答案“这是小狗干的!”四五岁的孩子不愿意爽快地承认自己犯的那些小过失,同时还能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面对这些小谎言和狡辩,很多父母都难以容忍。
其实,如果面对这种情形的时候父母们不必太过紧张,这里有一些当孩子为批评“推卸责任”时的秘密心理,能使你更好地了解孩子,帮助他们。
秘密心理一:“如果我承认了,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不能说!”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而不惜撒谎耍赖。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和难过。
秘密心理二:“我不想说‘对不起’!只要不承认就不用说了。”
“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教会孩子那些不伤害别人,也不会有损自己的做人之道。
秘密心理之三:“我不承认,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勇于承担和“善后处理”,孩子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同时还能保留一些面子。
通过这样的分析,帮助孩子更客观、全面的分析事情,帮助他看到他的行为背后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