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区一届人大七次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将办理代表建议作为我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作为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将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工作发展作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关于交付办理区一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的通知》,我院共收到区一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1件:我院作为第1-2021060号代表建议的会办单位。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办理基本情况
在收到代表建议办理通知后,院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部署,统筹安排,落实办理代表建议工作。根据部门职能,会办件第1-2021060号代表建议由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牵头办理,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牵头部门认真梳理并分析代表建议,切实做好建议办理工作,今年5月下旬已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并持续跟进工作进展情况。
二、典型案例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议
1.完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坪山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改革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创新坪山建设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出台27项举措,并长期坚持,全方位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
2.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产权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面保护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坚持“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本政策;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损害商业信誉、发布虚假广告等严重扰乱竞争秩序的犯罪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探索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今年5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仅用20天高效处理4批共24宗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有力保护了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
3.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区法院与区33家单位签署《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拓展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范围,强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惩戒手段。对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的,及时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恢复信用,不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今年1-7月,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12人次,限制高消费1682人次,司法拘留1人次。
(二)关于提升商事诉讼司法效率的建议
1.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完善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方式分流机制,制定分流标准和解纷指引的具体规范,深入开展商事纠纷诉前联调,区法院与区总商会等8个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引入调解员103名,1556起涉企纠纷在诉前得到解决。建立健全速裁快审快执机制,设立程序分流员负责调裁分流和繁简分流,加强速裁、快审、快执团队建设,提升司法效率。以全院16.6%的速裁法官办结全院57.6%的民商事案件,速裁案件审理周期较其他一审民商事案件缩短近一半,实现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2.深入推进民诉程序简化改革。扩大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一律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包括公告案件在内的其他案件则按照“简易程序为原则、普通程序为例外”进行审理;简化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审理规则;进一步简化审理方式与裁判文书;严格规范审理期限和程序转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以来,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稳居位于全市法院第一,扩大小额程序改革经验获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入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3.严格规范流程节点。全面梳理立案、审判、执行的流程节点,并出台《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监督管理规定》,对案件进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随机分案机制并对案件各流程节点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透明度,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三)关于推进和谐稳定,为建设法治营商环境提供社会环境支持的建议
1.丰富司法公开形式。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深入推进庭审公开、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今年1-7月,对外公开裁判文书3472份;庭审直播2053场,88万余人次在线观看,积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2.扩大司法传播范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善于把握宣传热点,注重突出宣传重点。今年1-7月,在各级媒体发布宣传稿件近200篇次,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15个,加强司法对市场运行的规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法官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充分依托法官联系社区工作制度,通过社区工作站与企业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调研收集辖区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地案例宣传、普法讲座等诉讼服务。今年1-7月,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3场,普及关于劳资纠纷、企业管理等法律知识,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审判质效需进一步提升。伴随案件数量迅速增长,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办案任务更加繁重。二是司法服务需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服务能力需要提升,与企业沟通互动需要加强。三是司法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个别改革领域成效不够明显,影响群众和企业实际获得感。四是基础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作为新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短板,给当事人诉讼带来一定不便。
下一步我院将聚焦企业需求和群众期待,进一步强化审判职能、创新服务举措,全面提升公正司法水平,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持续强化司法保障。服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树立谦抑、审慎、善意司法理念,公正高效便捷解决纠纷,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全面打造精准服务。创新服务举措,完善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持续深化司法改革。做好诉讼案件分流引导,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用好用足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政策,优化诉讼程序和庭审方式,推动案件办理进一步提速。四是更加自觉接受监督。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及时报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部署,不断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
2021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