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占军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坪山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第1-20210060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2019年10月22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由国务院公布。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开展了对全区的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重点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违公平竞争、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容。经清理,未发现坪山区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中存在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违公平竞争、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等不利于营商环境的情形。2021年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我区再次对全区的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全面清理,重点清理不符合《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的内容。经清理,未发现我区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中存在违反《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情形。
(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坪山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改革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创新坪山建设 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出台27项举措,并长期坚持,全方位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在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备案程序中严格审查涉及营商环境内容,充分发挥合法性审核机制对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把关作用。与区内33家单位签署《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拓展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范围,强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惩戒手段。对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的,及时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恢复信用,不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依法保护产权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面保护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坚持“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本政策;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损害商业信誉、发布虚假广告等严重扰乱竞争秩序的犯罪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探索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为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整治、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营造“4·26”世界知识产权日良好宣传氛围,在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为期两周的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擅自使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案件2宗,有力地震慑了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净化了辖区市场环境。
二、关于充分简政放权,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政务环境支持的建议
(一)推进一门式集中受理。2018年,坪山区被列为广东省第二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施行“两集中两到位”,将审批人员、审批事项向审批科集中,审批科向行政服务大厅集中,保障审批事项进驻到位、审批权限到位。我区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进14家区直审批单位和7家驻区单位进驻行政服务大厅。我区统筹的政务服务事项760项,已进驻737项,后台审批人员107名。2020年车管所整体搬迁至区行政服务大厅二楼,区行政服务大厅创设全市首个区级住房公积金服务窗口,引进水电气服务窗口,便利办事群众一站式办好居民用水用电等业务。
(二)加强事项标准化建设。坪山区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主动向社会公布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逐一明确细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间等要素,编制统一规范的办事指南,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行目录化、编码化、动态化管理。按照可网上运行的最小颗粒度标准,目前我区25个部门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公布了76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包括事项申办条件、申办材料、办事环节、办理时限等要素统一,群众根据“一个办事标准”即可到坪山各政务大厅申办事项。
(三)推行政务服务“免证办”。依托电子证照库,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实现156种电子证照替代实体卡证,428个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关联电子证照(全区547个按子项计算事项,有办事材料的事项数533个)。政务服务“免证办”具有覆盖面广、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灵活方便等特点,通过信息共享、数据比对获取的审批信息不再要求提交申请材料,能通过电子证照替代的不再要求提交实体卡证,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四)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在坪山区行政服务大厅开辟“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专区,实现商事登记、刻章、税务、社保等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申请人通过“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只需填报一次信息,市场监管部门0.5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准,后续刻制公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等手续在0.5个工作日内一并办结。新开办企业享受免费刻章、免费申领税控设备和发票的服务,实现“零成本”申办企业。截至2021年3月,为2559家企业提供免费刻章服务,为企业开办节省80万余元。
(五)深化智慧政务服务改革。推行“秒报+秒批”一体化机制,实现申请表单无感申办和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截至2021年5月,我区共计8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报”、1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将一个主题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事项的业务一次进行申报,申请人只需一次申报、一套材料就可高效办成“一件事”,目前我区推出445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实行告知承诺制,实行“申请人诚信承诺、审批机关立即审批、事中事后加强监管”的模式,目前我区22项涉企服务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推出“容缺受理”,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次要条件欠缺的办事群众,实行先受理、先审批、后补齐,待申请人按规定时限补齐材料后,予以出具证照,我区共计341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容缺受理。
三、关于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秩序,提供市场环境支持的建议
(一)完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靶向施策、精准扶持,出台并不断完善《深圳市坪山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坪山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坪山区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坪山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及配套实施文件,在全市率先出台《坪山区关于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编制了《深圳市坪山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深圳市坪山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将申报项目是否重复资助的情况列为审查内容之一,加强对资助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二)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定期召开辖区银行机构座谈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银企对接会,举办投融资路演活动,积极推动银行与辖区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企业做好融资服务。积极引入坪山区战略合作银行20家,对区内企业推出“科技助力贷”等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加强与政策性银行、高新投、中小企业担保集团等金融机构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引进优质产融资源,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为不同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四、关于提升商事诉讼司法效率的建议
(一)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完善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方式分流机制,制定分流标准和解纷指引的具体规范,深入开展商事纠纷诉前联调,区法院与区总商会等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完善调裁分流对接机制,制定调裁一体登记流转实施细则,规范案件流转;建立健全速裁快审快执机制,设立程序分流员负责调裁分流和繁简分流,加强速裁、快审、快执团队建设,提升司法效率。
(二)深入推进民诉程序简化改革。扩大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一律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包括公告案件在内的其他案件则按照“简易程序为原则、普通程序为例外”进行审理;简化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审理规则;进一步简化审理方式与裁判文书;严格规范审理期限和程序转换。
(三)严格规范流程节点。全面梳理立案、审判、执行的流程节点并出台规范指引,对案件进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随机分案机制并对案件各流程节点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透明度,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五、关于推进和谐稳定,为建设法治营商环境提供社会环境支持的建议
(一)丰富司法公开形式。根据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根据“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责任机制,充分发挥普法统筹职能,加强普法指导力度,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发挥法制宣传的主动积极性,创新普法教育手段和形式,制定具体普法工作计划。深入推进庭审公开、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对外公布审判执行工作运行质效指标,以公开促公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扩大司法传播范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善于把握宣传热点,注重突出宣传重点。邀请机关、企业、高校代表走进法院,参观诉讼服务中心,旁听案件庭审,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案件审判的全流程。组建了“七五”普法讲师团,由我区各单位及律师事务所律师共37名同志组成,授课范围包含合同法、公司法、经济法等民商事领域法律,并根据工商联、行业协会、企业的“普法订单”开展法律宣讲活动。深入开展“法官进园区、进企业”活动,通过与辖区企业家协会、商会组织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调研收集辖区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地案例宣传、普法讲座等诉讼服务。
(三)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建议。积极推进“互联网+法制宣传”行动,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布了《坪山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法制宣传活动,为建设法治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宣传,发挥司法对市场运行的规范引领作用。
六、关于积极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议
(一)聚焦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全国率先开展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精准遴选8家服务机构,为我区372家小微企业提供包括入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离职管理等10大项38小项标准化服务。接受托管服务的小微企业,大部分信访、监察、仲裁案件数逐年下降,部分利润率实现上涨,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等,有效优化小微企业用工环境、营商环境。二是积极推进特殊工时制度改革试点。我区作为深圳市特殊工时管理制度改革试点4个行政区之一,在全市率先以区人民政府名义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坪山区开展特殊工时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组建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专家团队,围绕企业职工总数、内部结构、收入情况、工种岗位职责等情况开展调研工作,积极为全市推行特殊工时制度改革提供“坪山样本”。三是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纠纷“1+5”长效治理机制。印发《坪山区建筑工地劳资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方案》,明确建筑工程各有关主体的劳务工管理责任,理顺工程项目欠薪问题管理机制,从源头实现劳资纠纷的预防化解,推动工程项目预防欠薪制度的建立,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强化违法惩戒、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二)坚持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一是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模式。印发《坪山区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和大学生实习基地补贴实施办法》有效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为坪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21年截至目前,发放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1316.95万元,惠及705人次。发放坪山区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1293万,惠及511人。深入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海科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园区进行了6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讲及职业指导服务,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挖掘就业见习岗位。组织辖区比亚迪、中芯国际等20家重点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精英天下”中高级人才招聘会,提供算法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化学高级研究员等优质岗位233个。活动接洽人才564人次,接收简历276份,其中硕士以上人才占比34%。鼓励企业申报青年见习基地,推动比亚迪、兰亭科技、大同社工机构等成功申报市级青年见习基地;在区级层面认定了9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依托实习基地,推动大学生实习基地与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三是积极强化校企对接。组织辖区9家重点用工企业赴湖北省恩施、荆州开展校企对接活动,与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校、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拓宽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为坪山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七、关于加快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
我区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坪惠边界道路共11条,其中主干路6条,分别为施工阶段的秋宝路、丹梓北路、沙田北路,施工准备阶段的金联路;预算编制阶段的廖田路,初步设计阶段的坪山大道;次干路2条,分别为施工阶段的金辉路和方案设计阶段的李屋路;支路3条,分别为施工图调整阶段的岭古路,立项阶段的临松路和聚青路。按照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的《深圳市轨道四期(14、16号线)交通接驳设施规划方案》,结合14、16号线地铁建设时序,推动各类交通接驳设施与轨道线路同步建成,进一步提高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程度,打造舒适出行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推荐奖励政策,我区将积极配合实施,主动对接有关企事业单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活动。
此函。
深圳市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