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社会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将坪山区打造成为高水平高质量养老服务先行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统筹规划,构建大养老发展格局”的建议
《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为我区深化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区多维度共同推进了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完善养老服务战略体系。形成了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为纲领,以《坪山区关于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为核心,以加快落实长者助餐服务、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空巢老人关爱行动、服务机构运营筹备等各个实施方案为抓手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养老服务规划体系。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纳入我区区级“十四五”规划,科学规划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开展《坪山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及开发设计指引研究》课题研究,合理界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布局。三是完善养老服务扶持体系。我区在落实《深圳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的基础上,制定《深圳市坪山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细化运营机构的准入、运营、监管、退出及考核资助等内容,支持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作。
二、关于“科学系统规划,构建十五分钟养老生态圈,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是积极构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我区现有1家在营养老院,6个长者饭堂,3家日间照料中心(含1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3家居家服务中心,1家长者暖心坊。服务范围辐射辖区6个街道23个社区,初步形成我区、街道、社区、小区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十五分钟养老生态圈。二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500床位的区级综合型、普惠型养老院的建设工作,该项目用地面积约9885.71平方米,已于今年1月封顶,预计年内可竣工交付;同时加快推动2家街道长者服务中心、1家社区长者服务站的设置,提升我区养老服务设施力量。三是充分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场地供给。在《深圳市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0-2035)》中统筹安排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坪山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及开发设计指引研究》课题研究,不断强化养老用地保障。制定《坪山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实施办法》,预计年内正式出台实施,届时将进一步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要求及标准,确保新建住宅小区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做好政府公配物业对养老服务的阵地支撑。
三、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坚持医养结合养老机制创新,建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合作机制。制定实施《坪山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养结合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沟通和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无缝对接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对辖区新建养老机构运行体制机制等重大事项,区一把手批示交办工作任务,分管区领导跟进落实,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商讨、解决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建立日常工作沟通机制。二是坚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探索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鼓励医疗服务嵌入式发展,稳步推进500张床位综合性养老机构建设,聘请第三方养老咨询机构从建设方案设计阶段即参与,贯穿设计、建设全过程,促使养老机构建设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对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持和引导作用,推进社康中心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我区已实现辖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以全科医生为支撑,以护士、公共卫生医生、中医师、社区志愿者等人员为辅助,组成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生活不便的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系列连续、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区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达7537人。三是坚持医养结合养老理念创新,拓展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内涵。与时俱进,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推进“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预防为中心”,不断丰富医疗健康服务内涵。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常住居民,免费提供年度健康体检服务、免费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按病种实施老年人分类干预,将6429名老年人纳入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2020年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6708人次、为6332名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指导服务。
四、关于“深化智慧养老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养老管理”的建议
我市现已启用全市统一“智慧民政”智慧服务系统,将老年人管理、高龄津贴、长者助餐、老年人能力评估、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轮候等各项相关事项纳入智慧民政平台,市、区、街道、社区均有对应权限。目前市级“智慧民政”智慧服务系统正在进一步完善功能,将加强养老业务规则在系统的落地运行以及与各区(新区、合作区)系统的业务联动,为全市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建设、互联及管理提供统一标准,便于系统对接、业务协同,改变了以往各区各自建设智慧系统、各区信息不联动的局面。同时,我区将养老相关服务纳入区级民生诉求系统,做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下一步将加强大数据治理,整合分散、零碎的数据,在数据库中进行统一处理和储存,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在后续数据治理有针对性地汇聚与养老相关的数据,借助智慧力量做好养老服务。
五、关于“坚持因地制宜,持续打造“四位一体”的高质量养老坪山样本”的建议
一是推动多级养老服务设施落地。以马峦街道为示范点布局建设“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街道长者服务中心与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点形成“一中心多站点”联动服务模式,以场地规模、区域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设施层级和功能,最大程度提升服务效能和发挥协同效应。二是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探索将示范性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的运营权委托给社会机构承接,由其负责场地装修改造、设备器具购置和后续运营维护,提升机构运营效率。鼓励有实力的社会机构跨街道、跨层级承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充分发挥运营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优势来提升为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三是探索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立足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发展定位,对标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园区,持续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养老模式,推进构建养老服务综合体。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支持引导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安全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养老等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四是依托本土资源培育养老文化。在开展老年人活动时注重与客家文化、东江纵队精神相融合,持续开展银龄行动。通过五老进社区、老龄长青大学等项目的实施,推广“五老”进社区项目,组织老同志参加“红色讲师团”,推动“五老”队伍在关心教育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发挥余热。
六、关于“制定和实施高标准,系统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和幸福感”的建议
一是注重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技能提升。针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职业需求,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项培训,打造综合素质够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养老护理队伍,近两年已培训约150人次。我区现有4家职业培训机构经区人力资源局备案,可开展月嫂、养老护理、护理员、育婴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争取提升辖区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人数及质量,为辖区打造一批高质量家政服务类技能人才。二是注重养老服务人员保障机制。大力推进标准制定、技能培训、职业评价、促进就业等工作,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人才,推广养老服务行业工资指导价,制定《坪山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年)》、《坪山区“聚龙巧匠”认定、管理和保障实施办法》等,推动辖区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努力实现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有提升、就业有渠道、权益有保障。三是注重社会孝亲敬老服务力量壮大。高度重视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已建立坪山区“1+1爱心巴士”探访服务义工队,有固定骨干义工30余人,坚持每月探访一次社区独居、残障老人,长期受照顾的老人大约10户,累计参与居家探访服务600余人次。同时,根据团市委的相关要求,全市志愿服务统一使用“志愿深圳”系统进行管理,包括义工注册、服务项目发布及招募、服务时长录入等。我部将继续按要求做好养老志愿服务管理,推动养老志愿服务长效化。四是加快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配合市级修改形成《养老机构信用信息监测规范(征求意见稿)》。《养老机构信用信息监测规范》共十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监测范围及方法、失信等级适用情形、监测组织管理、结果异议处理、信用档案与监督,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监测工作和管理。
坪山区民政局
2021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