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凌帆等7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开展坪山区边坡病害监测的建议》(第2-20220100号)收悉。所提建议对坪山区边坡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边坡灾害地质调查方面的建议
在地质调查方面,一是根据《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5年)》及我区2014与2016年完成的坪山区1:10000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重点勘查结果,我局已掌握辖区斜坡类与岩溶塌陷类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并以坪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的形式共享至各相关部门,要求分区域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等防御工作,严防地质灾害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二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1年启动了深圳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坪山区与盐田区、大鹏新区纳入了第五分区1:50000调查范围,同时,将对规划建设重点片区的燕子岭东开展1:10000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据了解,该项工作目前处于外业调查阶段,预计2022年12月底出具分区1:50000区域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环境地质图等成果,届时将更新补充坪山区地质填图内容。
在边坡隐患点调查方面,我区已落实边坡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与日常巡查制度,结合坪山区地质灾害1:50000详细调查与风险普查工作成果,摸清辖区现状共有95处地质灾害和354处危险边坡隐患点,隐患等级均为一般隐患,已建立相关工作台账。目前,各隐患点在落实“四个一”(一个警示牌、一个责任领导、一个应急处置专班、一套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以工程治理(263处)、群测群防巡查(161处)和监测(25处,其中自动监测20处、人工监测5处)三种方式进行防治。
二、关于边坡病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方面的建议
为逐步实现我区边坡隐患点自动监测效果,提升我区边坡监测预警水平,区住房和建设局于2020年6月开发建设了区边坡预警系统(一期),对17个建筑边坡布设了监测传感器与视频监控,实时采集坡体降雨、含水率、地表裂缝位移、深度位移、地下水、土压力等监测数据,直观展示坡体现场状况。一旦出现超预警阈值的情况,系统将以短信方式、运维单位以电话与书面报告方式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防御人员做好应急措施。截至目前,该系统有效避免了巡查人员在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下涉险,同时已建立17处边坡的预警评估模型,综合判断边坡现状处于稳定状态。
为进一步建立各类型边坡的监测预警机制,我局正在推进《坪山区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依托区边坡预警系统(一期)建设框架,对3处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泥石流风险点、1处岩溶塌陷风险点开展自动监测。目前,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准备申请项目概算批复。按照项目进度计划安排,我局拟于2022年9月启动系统建设、2022年12月试运行系统。
三、关于典型边坡病害监测方面的建议
目前,坪山区比较典型的隐患类型主要为岩溶塌陷类地质灾害,面积达17.8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0.74%),6个街道均有分布。在自然条件下,岩溶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缓慢的地质过程,不易出现塌陷,但我区目前交通轨道、管道铺设、房屋建设等工程众多,易扰动周边土层,影响原有地质结构,特别是在岩溶易发区人工抽、排岩溶水,引发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或频繁变化,极易诱发地面塌陷灾害。
为做好我区岩溶塌陷类地质灾害安全防范工作,在督促建设单位做好岩溶区域建设工程全流程防控机制的同时,我局今年启动了《坪山区岩溶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服务(一期)》项目,拟针对辖区规划建设重点区域,选取部分岩溶高易发区开展监测工作,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划定防控风险等级,提出重大工程建设防范措施,初步建立岩溶区地下水监测网。目前,该项目处于招标采购阶段,预计2022年12月底完成相关建设,为辖区建设工程提供数据服务。
此函。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